淘宝网掌上电脑百度百科 掌上电脑有哪些品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掌上电脑百度百科,以及掌上电脑有哪些品牌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这些通讯工具,你都用过吗?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人类产生之际,通讯便成了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但是那个时候由于生产力有限,人类只能以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来传递信息。比如在古代,发生战争时利用烽火狼烟来作为通讯方式。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地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得很远,就这样,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在通讯工具方面有了改进,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功能也越来越先进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通讯工具的演变历史。

电报

电报是利用电流(有线)或早年收发电报模拟(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这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而产生的适应人类通讯的一个产物。1872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自动电报记录机,将莫代尔斯电码符号以打孔的方式输送到一个纸带上。对方通过纸带编码来了解信息。

固定电话

固定电话在现代是重要的通讯手段之一,因为通常固定在一个位置,所以学术名称为固定电话,也就是平常说的电话座机。这种电话又有好几种,比如:传真电话、母子电话等。

寻呼机(又名BP机、BB机)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寻呼机,取名为BellBoy。这个产品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固定电话已经不能满足人类联络的方便性而产生的。通过呼叫寻呼台,然后寻呼台把信息发送给BP机的携带者,从而能够及时的获取通讯。简单来说,寻呼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接收器。

寻呼机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模拟BP机→数字BP机、汉字BP机→手机、MSN等其他即时通讯工具。

在90年代,BP机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医生到病房巡诊时,身边可以携带BP机。假如手术室有急救病人,需要医生立即返回,可以使用BP机呼叫。如果还需要助手、护士、麻醉师等配合,寻呼台的特殊寻呼功能——群呼,就会“一声令下”,召集所有被寻呼者,而不必个别通知了。

建筑工地的指挥员和工程师经常在现场工作,配备寻呼机后,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如果有急事,通过寻呼台可以立即找到他们。

在大饭店里,人们可以通过内部寻呼台寻找服务员或饭店领班。商店和公司的经理可以通过寻呼台,寻找在外办事的采购员。

更有趣的是,在日本西南部的一个牧场里,连奶牛也有幸带上了BP机。放牧时,每头奶牛的脖子都挂上一只BP机,当BP机发出呼叫声时,奶牛闻声便会“自觉地从牧场回到牛棚”。

手机

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日本及港台地区通常称为手提电话、手电、携带电话,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

而小灵通,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走入千家万户的通讯手机。区别于大哥大的昂贵和笨重,小灵通以其小巧廉价的特点,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手机的出现对通讯工具的演变属于一个质的飞跃。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第一时间直接地通过手机来实施通讯,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如今智能手机的诞生,是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掌上电脑是不智能手机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但是随着用户对于掌上电脑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功能的依赖的提昇,由不习惯于随时都携带手机和PPC两个设备, 所以厂商将掌上电脑的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中,于是才出现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进入与发展,手机的外观则越来越趋于简洁化,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的工具。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达到了16.19亿户,按14亿人算,平均每人就有1.16部手机。手机从单一的语音通话终端已经转变成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终端,手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及丰富的功能,给人们带来了随时随地个性化的娱乐多媒体体验。

互联网时代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物,视频开会,讲课,真正实现了只要有网络就不会有距离。古时候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我们通讯会如此便利。总之,都是伟大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福利。工具可以让人们更加省时省力,生活更加美好!

创世区块诞生 _ 历史上的今天

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是 2023 年 1 月 4 日,在 1643 年的今天,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艾萨克·牛顿出生;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而鲜为人知的是,牛顿还曾担任过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他将英镑价值与黄金挂钩,奠定了其后两百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使英国率先迈上了近代工业化之路。回顾计算机历史上的 1 月 4 日,这一天还发生过哪些关键事件呢?

1972 年 1 月 4 日:惠普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计算器

图源:维基百科

在过去,诸如算盘、骨头、数学表书籍(包括对数表、叁角函数表等等)、工程计算尺或机械加法机(adding machine)在数值计算上扮演辅助角色。计算器这词原本指的是以纸笔执行数学计算的职业人士,这样的半手动计算工作既繁重又易出错。现代的计算器以电力驱动,且拥有从信用卡尺寸的简易设备到附打印功能的特殊计算器等多种形状与尺寸。

1972 年 1 月 4 日,惠普推出 HP-35,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手持科学计算器,也是结束科学家和学生对计算尺依赖的一道福音。HP-35 以其 35 个按键命名,重 9 盎司,售价 395 美元。惠普联合创始人戴夫·帕卡德(Dave Packard)当时对该设备进行的一项测试是将它扔到他的办公室地板上,看看它是否仍然有效,结果成功了。2009 年 4 月 15 日,IEEE 宣布授予 HP-35 型计算器 IEEE 电子工程及计算里程碑奖。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995 年 1 月 4 日:苹果开放 Macintosh 授权

1995 年 1 月 4 日,苹果宣布向 Power Computing 和 Radius 等公司提供 Macintosh 操作系统授权,允许这两家公司生产“克隆版本” 的 Mac 电脑,这些克隆电脑有时也被称为 Clonintosh;毫无疑问,苹果希望通过此举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不幸的是,Clonintosh 的功能更加强大,而价格则低于 Mac;受此影响,苹果的销售额持续下滑,即使获得一部分授权费用也无济于事。1998 年,苹果的年度营收为 59 亿美元,远远低于 1996 年的 98 亿美元,市场份额也降至 4.1%。

乔布斯于 1997 年重返苹果公司后终止了克隆授权计划,他在叁周内五次亲自尝试重新谈判对苹果更有利的许可协议,用他的话来说,“每次都会碰壁”;这一系列事件让乔布斯从此对开源与分享操作系统产生了抵触。对 Clonintosh 的支持首次出现于 System 7.5.1 中,这是首个包含“Mac OS”标志(原始 Happy Mac 启动图标的变体)的版本,Mac OS 7.6 是第一个被命名为“Mac OS”而非“System”的系统。这些变化旨在把操作系统跟苹果公司本身的 Macintosh 的型号分离。

图源:维基百科

所有其他制造商的 Macintosh 克隆合同在 1997 年底彻底终止,要么一起停产,要么就是迎接倒闭。据报道,乔布斯和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加尔文之间激烈的电话交谈曾经导致摩托罗拉的克隆合同终止,长期以来备受摩托罗拉青睐的苹果公司,因此被降级为主要用于 PowerPC CPU 的“次级客户”。

1999 年,乔布斯与当时的康柏董事长兼临时首席执行官本·罗森(Ben Rosen)进行了讨论,让当时全球最大的 Wintel PC 制造商获得 Mac OS 的许可;这对苹果来说是一个妙招,然而最终没有达成一致,因为康柏不想得罪微软,微软自 1982 年成立以来一直与之合作。到 2007 年,康柏与惠普合并五年后,罗森告诉乔布斯,他已经改用 Mac 了。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00 年 1 月 4 日:比尔·盖茨宣布 Windows CE 改名 Pocket PC

图源:维基百科

2000 年 1 月 4 日,比尔·盖茨在微软的消费电子展上将 Windows CE 3.0 正式改名为 Windows for Pocket PC,简称 Pocket PC。简而言之,就是把 Pocket Word 和 Pocket Excel 等一些日常所需的办公软件的袖珍版装进 Pocket PC,并同时大幅加强娱乐方面的性能。根据微软的解释,Pocket PC 是“一个可以用于收发和储存电邮、能作为通讯录、日程记录、工作安排、多媒体档桉播放、游戏、与 MSN 交换文字讯息、浏览网页及其他功能的手提装置。”

在盖茨宣布消息后,许多厂商加入 Pocket PC 阵营,其中包括 HP、Compaq、Casio 等一些着名厂商。以 Compaq 的 iPAQ 3630 的诞生为标志,支持和加入 Pocket PC 阵营的厂商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与 Pocket PC 同时期的另一种常见的掌上电脑操作系统是 Palm OS,与之相应的掌上电脑称为 Palm。还有少量掌上电脑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

随着 Windows Mobile 系统和手机的不断发展,不少移动电话开始以 Windows Moblie 为操作系统,Windows Moblie 本身亦加入了对移动电话的支持。一时间,基于 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的手机成为了高端智能手机的象征。

2007 年之后,以 Windows Moblie 为操作系统的 Pocket PC 和移动电话的市场份额开始连续下滑,越来越多的移动电话都以 Android 为操作系统,而苹果 IOS 操作系统也占据了市场的大量份额。windows mobile 系统之后,微软发布了 UI 界面大幅改进的 Windows Phone 7 操作系统作为其继任者。随后又发布了 Windows Phone 8 操作系统。不过,目前来自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仍旧极其微小。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01 年 1 月 4 日:林纳斯发布 Linux 内核源代码的 2.4 版

2001 年 1 月 4 日发布的 2.4.0 版 Linux 内核,添加了对 Pentium 4 和 Itanium(后者引入了由 Intel 和惠普联合开发以取代旧的 PA-RISC 的 ia64 ISA )以及更新的 64 位 MIPS 处理器的支持。

IA64 是当时 Intel 的下一代主力服务器端产品,Linux 作为最早支持 IA64 的操作系统,本身就证明了 Linux 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这也在未来成为了 Linux 进入企业级市场的一个契机。此外,2.4 加入了完全资源管理器的支持,在 Linux 内核中对 PCI 等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智能化,这使得即插即用设备在 Linux 上得到了更好的支持。2.4 内核还开放了对蓝牙设备的支持,以及在法律问题上的一些修正。

图源:维基百科

Linux 2.4.0 内核也和 Linux 的通用公共许可证(GPL)有些渊源,而这要从林纳斯·托瓦兹对于 Linux 商业化的态度说起。起初,林纳斯将 Linux 置于一个禁止任何商业行为的条例之下,但 0.12 版本之后改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第二版。该协议允许任何人对软件进行修改或发行,包括商业行为,只要其遵守该协议,所有基于 Linux 的软件也必须以该协议的形式发表,并提供源代码。林纳斯曾经公开声称,将 Linux 置于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之下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决定”。

Linux 内核明确地仅发表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第二版下,而不向被许可方提供选择“任何更高版本”的选项(这是常见的 GPL 扩展)。关于如何轻松地改变许可证以使用后来的 GPL 版本(包括第 3 版)以及这种更改是否合乎需要,当时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论。林纳斯本人在版本 2.4.0 的发布中明确指出,他自己的代码仅在版本 2 下发布。然而,GPL 的条款规定,如果没有指定版本,那么大家就可以使用任何版本;并且艾伦·考克斯指出,很少有其他 Linux 贡献者指定了特定版本的 GPL。

2006 年 9 月,对 29 位核心程序员的调查显示,其中的 28 位更倾向于使用 GPL 第二版(GPLv2)而非当时的 GPL 第叁版(GPLv3)草桉。林纳斯对此评论说:“我认为一些外界人士……相信我才是那个古怪不合群的人,因为我这么大张旗鼓地不做 GPLv3 的忠实粉丝。”决定不采用 GPLv3 作为 Linux 内核许可证的林纳斯,在几年后甚至还重申了他对 GPLv3 的批评。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09 年 1 月 4 日:中本聪创建创世区块

图源:维基百科

区块链(blockchain)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文字记录(又称区块)。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资料,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难以篡改的特性。用区块链技术所串接的分布式账本能让两方有效记录交易,且可永久查验此交易。区块链技术是金融科技领域乃至整个 IT 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

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是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的发明。因为支付的本质是“将账户 A 中减少的金额增加到账户 B 中”。如果人们有一本公共账簿,记录了所有的账户至今为止的所有交易,那么对于任何一个账户,人们都可以计算出它当前拥有的金额数量。而区块链恰恰是用于实现这个目的的公共账簿,其保存了全部交易记录。在比特币体系中,比特币地址相当于账户,比特币数量相当于金额。

2009 年 1 月 4 日,比特币协议及其相关软件创造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建了“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创世区块是区块链中的第一个区块,是所有区块的共同祖先,这意味着从任何区块开始向后回溯,最终都将到达创世区块。创世区块不需要被验证,因此创世区块中的数据可以随意写入,而其他数据的写入都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因为创世区块被中本聪编入到了比特币的客户端软件里,所以每一个节点都始于至少包含一个区块的区块链,这能确保创世区块不会被改变。

【欢迎投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人物,欢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历史上的今天」,投稿邮箱: 。